现场访谈|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宜居 上海打造美好居住生活新样本
住宅小区更新升级为一个个美丽家园,让更多居民享受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宜居的居住新天地。今天上午,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、上海市房管局局长王桢走进新民晚报夏令热线,并接受记者专访。王桢表示,上海房管局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推出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,件件连着民心,事事有着落。
更安全:多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全覆盖
电动自行车解决了市民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而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、飞线充电、楼道充电成为住宅小区内一大安全隐患。2019年起,“为老旧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”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,今年计划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。
为此,上海市房管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指导各区加大财政投入,在做好充电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配套消防设施建设;对于无地面集中停放场所的老旧小区,推进建设露天分散充电桩或充电柜。截至7月底,全市累计完成275个既有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任务,约占全年计划建设数量的5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金山区、奉贤区多措并举推动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全覆盖。改造方案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,覆盖地面开放式车棚、地面车库、地下半地下车库等多种模式,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充电棚、楼道口微型充电棚。对于开放式车棚、地面车库,布点选择在“智慧安防”探头覆盖范围下,既兼顾安全、又降低建设成本;对于封闭式车库,安装消防喷淋、烟感、视频监控等,确保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隐患。今年年底,金山区243个住宅小区将率先完成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,奉贤区有望于2022年实现全覆盖。
更便捷:加梯居民一看就懂、照办就行
今年1-7月,上海已有3090个门洞通过居民意见征询,加装完工并投入运行490台,目前正在施工1057台,居民认可度也越来越高。
这份优异的“成绩单”得益于上海市房管局推出4个“一”工程,破解了群众协调、居民筹资等“卡脖子”难题。一是编制加装电梯的“一个册子”——《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操作指引》,明确操作环节、推进主体、受理程序,让居民一看就懂、照着就办,同时要求只要有一户居民提出申请,居民委员会就要组织开展意愿征询。二是出台业主出资的“一项指导”——《关于公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业主出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》,对不同楼层、不同入户方式提出了差异化的出资指导标准,为业主协商提供“起跑”依据。三是汇编加梯案例的“一本集子”——《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案例汇编》,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示基层智慧,推动解决好加梯启动的“第一公里”。四是加快建设加装电梯的“一个系统”——加快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信息系统,整合加梯项目全流程信息,实现“一网管全程”。
让居民更有获得感,上海市房管局还创新推出“修缮+加梯”,统筹实施管线迁移、楼道改造,实现小区整体品质提升。
更宜居:破旧城中村变吸睛聚宝盆
日前,位于市级生态间隔带G9范围内的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“城中村”改造项目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复,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修复,未来将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居住、游憩休闲、农作体验、科普教育、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态走廊。
散落在上海各处的“城中村”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的面貌,也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。城中村改造地块大、情况复杂、时间跨度长,从规划方案开始到征地动迁,再到土地供应、建设交付,一般要10年左右才能出形象。上海推进城中村改造以来,已有一批项目建成,居民居住条件、环境质量、区域面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。
提前做好规划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。上海市房管局将城中村改造与新城建设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、撤制镇改造、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,关注民生需求、区域转型、历史传承,并积极稳妥解决好改造地块居民的动迁安置问题。第一批认定的49个城中村项目,今年年底前动迁房开工率将达到80%。
更安全:多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全覆盖
电动自行车解决了市民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,而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、飞线充电、楼道充电成为住宅小区内一大安全隐患。2019年起,“为老旧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”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,今年计划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。
为此,上海市房管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指导各区加大财政投入,在做好充电设施建设的同时做好配套消防设施建设;对于无地面集中停放场所的老旧小区,推进建设露天分散充电桩或充电柜。截至7月底,全市累计完成275个既有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任务,约占全年计划建设数量的55%。
值得一提的是,金山区、奉贤区多措并举推动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全覆盖。改造方案根据各小区实际情况,覆盖地面开放式车棚、地面车库、地下半地下车库等多种模式,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充电棚、楼道口微型充电棚。对于开放式车棚、地面车库,布点选择在“智慧安防”探头覆盖范围下,既兼顾安全、又降低建设成本;对于封闭式车库,安装消防喷淋、烟感、视频监控等,确保能及时发现和控制隐患。今年年底,金山区243个住宅小区将率先完成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全覆盖,奉贤区有望于2022年实现全覆盖。
更便捷:加梯居民一看就懂、照办就行
今年1-7月,上海已有3090个门洞通过居民意见征询,加装完工并投入运行490台,目前正在施工1057台,居民认可度也越来越高。
这份优异的“成绩单”得益于上海市房管局推出4个“一”工程,破解了群众协调、居民筹资等“卡脖子”难题。一是编制加装电梯的“一个册子”——《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操作指引》,明确操作环节、推进主体、受理程序,让居民一看就懂、照着就办,同时要求只要有一户居民提出申请,居民委员会就要组织开展意愿征询。二是出台业主出资的“一项指导”——《关于公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业主出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》,对不同楼层、不同入户方式提出了差异化的出资指导标准,为业主协商提供“起跑”依据。三是汇编加梯案例的“一本集子”——《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案例汇编》,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示基层智慧,推动解决好加梯启动的“第一公里”。四是加快建设加装电梯的“一个系统”——加快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信息系统,整合加梯项目全流程信息,实现“一网管全程”。
让居民更有获得感,上海市房管局还创新推出“修缮+加梯”,统筹实施管线迁移、楼道改造,实现小区整体品质提升。
更宜居:破旧城中村变吸睛聚宝盆
日前,位于市级生态间隔带G9范围内的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“城中村”改造项目获得上海市政府批复,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修复,未来将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居住、游憩休闲、农作体验、科普教育、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都市生态走廊。
散落在上海各处的“城中村”不仅严重破坏了城市的面貌,也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。城中村改造地块大、情况复杂、时间跨度长,从规划方案开始到征地动迁,再到土地供应、建设交付,一般要10年左右才能出形象。上海推进城中村改造以来,已有一批项目建成,居民居住条件、环境质量、区域面貌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。
提前做好规划是城中村改造的首要前提。上海市房管局将城中村改造与新城建设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、撤制镇改造、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,关注民生需求、区域转型、历史传承,并积极稳妥解决好改造地块居民的动迁安置问题。第一批认定的49个城中村项目,今年年底前动迁房开工率将达到80%。
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,上海按照“成熟一个、认定一个”原则,今年年内计划还将新启动4个所在区推进较好的、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覆盖并稳定的“城中村”改造项目,打造更多人与人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。
上一条:
未来游戏,风云何起?
下一条:
八月飘香,“上海人吃上海米”有望成常态